电梯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,每天上下班大部分都离不开它。然而超负荷运输装修材料会导致电梯罢工,市民上下楼也极不方便。质监部门检查发现,装修期间对电梯损坏最大,由于要拉一些装修材料和物品,电梯处于超负荷运载是主要原因。“电梯就像汽车一样,要注意日常保养,不能等到出了毛病才去修。等到一下子有多个零部件都需要修理的时候,就说明这部电梯‘病’得不轻了。”电梯教学模型厂家薛主任这么认为。
“电梯不仅需要保养,还需要市民能正确使用。”维修人员介绍说,装修期间对电梯损坏最大,由于要拉一些装修材料和物品,电梯处于超负荷运载。装修工人经常把物品长时间挡在电梯门上,这也造成了很多电梯出现故障。装修拉一些沙子时,有时会撒落在电梯里,沙子落在电梯门口,也会影响电梯使用。搬运超长超宽的木料、家具等,碰坏了电梯的门、传感器等关键部位导致电梯不能正常开、关门。
明明知道不按时维保会造成事故隐患,为什么电梯事故还会“间歇性发作”?据了解,很多物业公司都有自己的苦衷:电梯虽由物业公司管理维护,但产权归业主所有,在购房前应缴纳足额公共维修资金,且须经2/3以上业主同意后方能申请电梯大修基金或更换整梯。但有的业主要么不按规定支付公共维修资金,要么无法达成“大修”共识。
一些小物业公司的负责人,总认为电梯平常也没什么事,定期维保没什么意义,在电梯维保上想方设法“省钱”的做法,则是造成电梯隐患不可忽视的因素。为了“省钱”,还有的物业公司不肯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合同,而是在出现问题时雇用临时工。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最可怕的。电梯和汽车一样,有工作就有损耗,日常就应该保证在健康的状态下运行才安全,等到发现问题时再想起来修理,实际上是对电梯的‘破坏性使用’。‘破坏性使用’是电梯安全最大的‘敌人’。
除了做好日常维保工作外,电梯乘客的一些乘梯陋习也在无形中起到了“破坏性使用”的作用。例如人为揭去安全检验合格标志、损坏电梯按钮;明明知道电梯里已超过规定乘梯人数,还是有人要挤进来;电梯关门时伸手、伸腿去阻止关门等行为,都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。